【专稿】访2015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奖获得者朱兆华
发布:2015-12-07 11:08

如果说时间酝酿着机会,长久的思索与考量打磨了作品的精准度,每一个细节透露出设计者的诚意,这样的作品才算得上是对设计的尊重,那么历经5年的酝酿、思量和修改的作品你会怎么定义它呢?

Water Network,个人水数据银行

2015年9月25日,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生朱兆华受邀赴新加坡红点设计博物馆接受2015德国红点(Red dot)概念设计奖颁奖典礼,这是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首次荣获该奖项,也是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国际设计奖项。
   这次的获奖作品是一个名为“Water Network”的手机应用软件,由朱兆华,导师吉晓民教授、高瞩教授,讲师曹冰一,研究生李翠翠合作完成。
   “爱一滴水,爱整个世界”,朱兆华说,这个作品的出发点是号召人们一起去节约用水,早在他研一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概念,也做出了作品的雏形。那个时候,他想到了将指纹识别应用于个人手机上,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连接方式将用户的使用数据传送至手机,但当时这个技术还不太成熟,也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广泛的使用。直到去年,指纹识别技术才开始被应用于个人手机上。不久前,“互联网+”概念风行,朱兆华觉得时机到了,基本构架搭建好了,便在2015年三到四月份完善了这一作品。
    基于“互联网+”的概念,朱兆华想以手机作为智能终端收集、记录并且管理用户使用水的情况,从而形成一个“线上”与“线下”设备的互连操作。他将指纹识别技术作为其中的纽带,设想为用户所能使用到的所有用水设备安装指纹识别模块和蓝牙模块,使得每个用户日常的所有用水量直接生成个人用水数据通过蓝牙上传到手机APP上。用这样的构想使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而不被浪费掉,除了依托于数据网络的图像化呈现,还必须以付费经济的方式对其支撑。
    简而言之,就相当于通过这个应用软件,用户能实时了解到他一天用了多少水,并为此花了多少钱。试想,全世界所有的水龙头都能通过指纹识别知晓每个人使用了多少水,并且将用水数据智能传送至计算机云端,水力管理部门将用水计费方式同步上传云端,那么每个用户的用水量完全可视化,基本用水量得以限制提醒,超额部分用户也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去承担。久而久之,人们会在付费的代价与可视化的提醒双重刺激下节制用水,并且逐渐形成一种公共意识。
    朱兆华说,这款APP之所以取名“Water Network”,是想建立与“Social Network”同样的效应,增加用户使用的互动性。就如同现在流行朋友圈运动PK一样,所有用户的用水量选择性公开,用户在平台上互相晒出自己的节水绩效与好友PK互动,也让节水行动充满了趣味性。
    “同时,我更希望这项节水行动具有公益性。”朱兆华说,“在那些贫水缺水地区,人均基本用水量都难以满足,因此,我想到可以在平台上创建一个‘国际水资源保护组织’,人们可以通过‘Water Network’向其捐赠水,然后由‘国际水资源保护组织’通过线下渠道将捐赠用水输送至贫水区。”

专注设计,生活中的有心人

这位两次摘得设计界的“奥斯卡”——德国红点设计奖(一次个人申报),入围过德国IF国际工业设计大赛300强,并且在国内各种设计大赛拔得过头筹的博士生,做过重型吊车、军用探测仪项目,也做过“design for death”、“易印”、“Water Network”等概念设计,但更多的,他做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小设计”。
    朱兆华今年做的另一个“小设计”——Bow pad(碗垫)设计,前不久刚刚入选了台湾国际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目前作品进入决选阶段。谈起这个创意作品,他很是喜欢,并展示了一件制作样品。
    竹板被一圈完整的螺旋线切割穿透,用手从两边提起竹板,竹板便随着螺旋线一层叠一层下落,从而成锥形状。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解决了盛着热汤的碗放在餐桌上造成“烫印”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人在端碗的过程中烫手的问题,而且造型独特,充分利用了材料特性和构造原理。
好的设计是源于生活的,朱兆华喜欢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去思考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有了想法和概念就及时记下来,他用来记录概念的本子都换了好几本了。一有时间,他就拿出来想一下,去琢磨设计。

    这些点子虽小,可做出来的东西却是很实用的。

他曾以“水龙头”的旋拧方式做出来了可以调节不同电压的电源适配器,以手动操作LED亮灯点数来适用于不同环境的壁灯……在校的这几年,这样“小设计”已有百十余件。

继续出发,改变能改变的

朱兆华喜欢日本的设计大师原研哉和柴田文江,特别欣赏原研哉取自生活,去繁就简的设计理念。他最崇拜的一位设计大师是德国设计师迪特拉姆斯,并一直追随他的设计理念。
    在朱兆华眼里,好的设计是精准的,就像他每次建的模型,决不允许有一点差错;好的设计是贴近生活的,能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遇到的问题;好的设计是美的,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是令人心悦诚服的。
    朱兆华2006年考入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2010年推免为研究生,2012年推免为硕博连读,现在机仪学院攻读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谈起自己的学生生涯,他很感谢院系老师们的栽培。

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吉晓民教授和高瞩教授是朱兆华的博士生导师,从研究生到博士生,两位导师指导他设计了很多作品,两位导师对于学术严谨的态度始终是他不断前行的导航标。每一次得知获奖的消息,朱兆华都是第一时间报告老师,与老师一起分享荣誉。对他而言,最怕的不是没有获奖,而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辜负。
    朱兆华自上研究生后开始钻研绿色设计,这次的“Water Network”就是他一次最好的尝试。“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今后,他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改变能改变的,将绿色设计注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