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D6E8B

   

薛艳敏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基本信息

(1)姓名 薛艳敏

(2)职称 教授

(3)毕业院校 西安理工大学  

(4)办公室地址 314

(5)E-mail 915728096@qq.com

2.学习与工作情况

1996.07-1999.07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

1999.07-2000.07 西安理工大学校团委/校团委组织委员

2000.07-2005.09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教师

2005.09-2007.03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

2010.08-2011.07 Purdue University(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

2007.03-2011.12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实验中心主任

2012.01-2016.07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2016.07- 今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3.主讲课程 工业设计概论 人机工程学 设计实践

4.研究方向 人机工程学 工程心理学 产品创新设计

5.获奖情况(包括比赛获奖及荣誉称号)

[1] 陕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

[2] 陕西省师德标兵,2022年

[3] 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2023年

[4] 产品设计专业获得国家级一流专业,2021年,负责人

[5] 《设计实践》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2022年。

[6]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1),2023年

[7] 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7),2022年

[8] 薛艳敏,武优;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陕西省教育厅,2021年

[9] 薛艳敏,戴毓; 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陕西省教育厅,2021年

[10] 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2017年

[11] 第三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精品课程,2024年,负责人

[12] 陕西省艺术展演高校美育创新改革优秀案例三等奖,2020年。

[13] 2019年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优秀贡献奖。

[14]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铜奖,2018年。

6. 科研项目

[1]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2BSH122, 感知受限和负面情绪对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 2022-09 至今, 在研, 主持

[2]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陕西省社科界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 2021ND0248, “互联网+慢病管理”陕西模式研究, 2021-04 至今, 结题, 参与

[3]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 2021ND0259, 数字文化激活陕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1-04 至今, 结题, 主持

[4] 教育部2024年“人因与工效学” 就业实习基地项目2023122974510:负责人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1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2609006:基于unity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建设,主持

[6]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2020J049, 基于点云模型重构的唐文物元素再造及应用研究, 2020-09 至今,在研, 参与

[7] 教育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7YJAZH100:基于创意挖掘的企业与用户互动模式及创新影响研究,主持

[8]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8K13 :陕西老字号现代复兴与赋新设计研究,主持

[9]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2020J040, 失智友好理念下陕西城镇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设计策略研究, 2020-09至今, 在研, 参与


7. 研究成果(包括发表论文以及发明专利)

[1] 薛艳敏; 王爽; 许梦婷; 面向老年人感知受限的颈部按摩仪设计, 机械设计, 2025, 42(02): 173-178

[2] 谭冰钰,薛艳敏,钦松.中国石窟文物数字化技术方法研究综述[J/OL].图学学报,2025:1-13

[3] 薛艳敏;王爽; Digital Barriers in the Elderly: The Effect of Interaction Method in a Medical Registration System on Operational Stress in the Elderly, HCII 2024, Washington, DC,2024-6-29至2024-7-4

[4] 薛艳敏,齐凯;Integration of the Elderly into the Digital Society: A Study of Human-Machine Barriers in the Use of Kitchen Appliances.HCII2024,June29-July4, 2024,Washington, DC,2024-6-29至2024-7-4

[5] 薛艳敏,王爽.基于可视化计量分析的智慧医疗适老化文献研究[J].人类工效学,2024,30(02):73-80.

[6] 薛艳敏,陈淑婷,刘洋.Online Shopping Aging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Visual Attention. HCII2024.Washington, DC:JUN 29-JUL 04, 2024

[7] 薛艳敏,施雨婷.A Study on Narrative Visualization of Health Information for Elderly Osteoporosis Guided by Health Needs.HCII2024.Washington, DC:JUN 29-JUL 04, 2024

[8] 薛艳敏,张璐.Analysis of Museum Tourism Elements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Statistical Experiments.HCII2024.Washington, DC:JUN 29-JUL 04, 2024

[9] 薛艳敏,贺成鑫.Analysis and Prospects of Knowledge Graph-based Research 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for the Elderly. ICMLCA 2023.Hangzhou, China.October 27, 2023 - 29, 2023

[10] 薛艳敏,靳涛,周毅晖.宋代水运仪象台图像复刻与虚拟展示设计[J].设计,2024, 37(07):28-32.

[11] 薛艳敏; 许梦婷; 徐宝鑫; 葛畅; 余隋怀;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esign Methodology of Smart Screen Ageing Based on Emotion Regulation, HCII2023, Copenhagen, Denmark, 2023-7-23至2023-7-28

[12] 薛艳敏,向秋霞,符威.基于长征文化传承的3D打印运动鞋设计研究[J].设计,2023,36(22):135-139.

[13] 薛艳敏,许梦婷,徐宝鑫,等.情绪调节视角下的智能屏适老化设计研究[J].人类工效学,2023,29(03):66-71+86.

[14] 薛艳敏; 章铭铭; 闫雯; 以祖孙代际融合为导向的隔代亲子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装饰, 2022, (348):124-126

[15] Yanmin, Xue; Xuyang, Zhang; Wen, Yan; Suihuai, Yu; Sinan, Li ; Study on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 Portable Monitoring and Auxiliary Treatment Device for Upper Extremity Lymphedema-Focus on the Rehabilitation Function of the Device,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2021, 9: 1-13

[16] 薛艳敏,戴毓.网页设计元素对PAD情感体验的影响研究[J].装饰,2018,(02):124-125.


                                                                                               



张辉 教授 硕士生导师

    西安理工大学三级教授、设计艺术学学科带头人、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国家艺术基金、文化部科技创新等十余项课题。


    曾获得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指导教师一等奖2项;索尼世界摄影二等奖;分别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颁发的“中国摄影教育优秀教学奖”及“中国摄影教育特殊贡献奖”;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陕西省第十五届哲学社科二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4届、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作品入选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获得陕西省两年一届唯一的“陕西摄影奖”等。


    4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于《文艺研究》《美术》《装饰》等期刊,出版教材及专著9部。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韩国仁川、中国西安以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举办个展8次,参加国内外专业展览70余次。


    与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慈善协会、西安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组委会、韩国仁川海洋艺术节组委会等共同策划组织大型艺术展览“保持纪录-2017西安国际摄影邀请展”“首届digiartist国际数字艺术展”“首届陕西省大学生摄影大展”“2018从长安到罗马-中意高校邀请展”“2020异域同天-中日韩高校摄影邀请展”“2022微茫成阳-亚太地区高校摄影邀请展”“近景·十年”“挚守传统的涅磐”等。策划组织“冲决藩篱·星星世界”公共教育研究项目获得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优秀公共教育提名奖”。


    作品被广东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丽水影像博物馆、崔振宽美术馆、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及个人收藏


    邮箱:272098872@qq.com

    电话:029-82066406


                                                                                                         

王旭鹏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任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西安理工大学军民融合助力与防护装备设计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入选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西安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西安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创新团队(负责人);近5年,主持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陕西省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第二人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及其他省部级项目5项;获航空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专著1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12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兼任中国人类功效学会生物力学委员会委员,多个SCI/EI及核心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在机械系统动力学、人体运动生物力学、设计学等“医-工”、“艺-工”交叉领域,开展(1)可穿戴助力与俘能装备、(2)医疗康复与防护装备的设计创新研究,及(3)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孙浩章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任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先后在 SCI、A&HCI、EI、CSSCI、CSCD 等核心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出版专著 1 部,参编教材或专著 3 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 5 项,厅局级科研课题 4 项,其他级别社会科研课题 20余项。获得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等多项国内外奖项。主持并完成教改项目 3 项,2019 年入选科研工作先进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影像艺术与信息设计、视觉传达与新媒体


                                                                                          



高瞩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校设计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World Design Organization高级会员,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长宁区时尚创意产业领军人才、《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当代上海包装设计与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设计形态学研究及其产业化;产品交互设计与虚拟仿真。

                                                                                                         

王毅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曾任大型国企工程师,从事了近十年的产品研发与设计工作;2018年度,作为国家艺术基金"丝路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特聘专家、导师;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陕西省自然基金项目3项、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项目2项、教育厅、西安市科协及校级科研计划项目8项。校企合作项目60余项,产品领域涉及“机械装备、智能产品开发、民用消费品、产品多感官交互设计等”,专利转化多项。出版专著2部,在中国高教研究、装饰、机械科学与技术、包装工程等CSSCI、核心期刊(含EI、CPCI检索)上发表论文30余篇。设计作品获2015年西安市创新创业大赛“创客10强”、2018年度“红点”概念设计奖、2019年度中国好设计金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大赛获奖多项。

研究方向:用户研究与交互设计、服务设计与产品创新管理、产品CMF研究与实践、设计考古理论研究与文创产品开发

                                                                                 



薛小杰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从事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研究与设计工作,担任省内多个城市的规划评审委员会专家,兼任陕西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完成各层次城市规划与设计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指导大学生参加挑战杯,获陕西省特等奖3项,获国家挑战杯二等奖两项。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设计与工程应用

                                                                  

李博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英国COVENTRY UNIVERSITY访问学者,西安市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西安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西安理工大学青年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团队成员,西安理工大学“课程育人”先进个人。先后主持与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纵向和企业委托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产学研教学实践成果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索引3篇,EI索引13篇),教学改革论文3篇。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知识产权杯”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获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五次。

研究方向:造型设计及信息化、人机工程学理论及应用、传统文化设计元素

                                                                                                         

张春强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3篇,CSSCI检索2篇,CSCD检索3篇;出版教材两部,其中“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主持和参与横向课题30多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多项;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西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多项省级以上设计大赛并获奖,多次获得陕西省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杯优秀指导教师。2017-2018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进修一年。

研究方向:产品造型设计及理论、人机工程学

                                                                                                         

李琳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6.07 进入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工作,承担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于 2015.01 至 2016.02 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建筑学院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系访学。在教学科研方面,主持陕西省人文社科项目 1 项,陕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 1项,陕西省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 1 项,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1 项,校基金 2 项。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 A 类 3 篇,发表设计作品 5 个,获得三项实用新型专利。

研究方向:产品造型设计及理论产品创新交互设计


                                               25EF6

王慧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赴印尼、加拿大、德国、美国等国家进修学习、考察、参展和研讨交流。主持和参与国家级一般项目、省部级项目 10 余项,出版专著 1 部,发表学术论文 21 篇,其中 CSSCI 4 篇;获陕西省第四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优秀指导教师;获批实用新型专利 20 余项,其中第一发明人 11 项;兼任中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学会理事、亚洲 AADA 设计奖中国区评委、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德国区域国际设计导师等学术职务。

研究方向:城市空间绿色可持续发展、环境设计与工程应用。

                                                                                                         

张静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古代雕塑语言、城市规划与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12 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一年。主持陕西省教育厅和文化厅课题3项。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 20 多篇。主编《静物素描》、《中西雕塑史》2 部教材,参编《艺术与设计导论》、《立体构成》等教材;2007 年雕塑作品《时代印象》入选国家中青年雕塑展;指导学生获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家教育部二等奖”一项、陕西省教育厅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环境艺术设计、环境雕塑与工程应用

                                                                                                         

孙昕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13年担任美国爱达荷大学艺术与建筑学院任访问学者。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项。发表SCI学术论文2篇,EI学术论文3篇,CSSCI、CSCD期刊论文及作品多篇,出版专著1部,出版教材1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主持校教学研究改革项目2项,主持校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参与其它实验室教学建设项目2项。获得获得西安理工大学优青人才、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本科生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研究方向: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室内与产品造型设计

                                                                                                         

魏琰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建筑学会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1项,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1项,校级科学研究项目3项,横向课题3项,专业教育教学与教材建设2项,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在CSSCI期刊3篇,EI检索1篇,国内会议宣读论文1篇,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参与环境设计专业模型实验室等教学建设项目。

研究方向:人居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中西方建筑史

                                                                                                         

乔治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出生年月:1985年4月

职称职务:副教授,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西安美术学院(本,环境艺术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设计艺术学)/西安理工大学(博士在读,机械工程)

联系方式:029-82066427

Email:272094819@qq.com

主讲课程:园林艺术、家具设计、空间透视学、景观设计studio、环境设计、设计学前沿与技术,建筑文化与工业遗产创新设计、环境心理学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遗产理论与设计,艺术与科技

乔治,男,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环境设计系主任,西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生,设计学学科方向负责人,从事环境设计、工业遗产理论及设计研究。校优秀教师,校优秀青年教师,校科研先进个人,校优秀本科生导师、院优秀本科生导师、校工会优秀积极分子,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中国印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铜奖”等多次艺术设计行业奖,指导学生获多次艺术设计行业奖。

先后主持负责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文化和旅游部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面上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年度一般项目、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一般项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西安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横、纵项科研项目。

以“第一作者”在《装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中国园林》、《美术大观》、《包装工程》、《工业建筑》、《家具与室内装饰》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以“第一作者”在《文艺研究》、《装饰》、《包装工程》、《科技进步与对策》等核心期刊发表设计作品20余篇。

社会兼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建筑与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期刊《城市建筑》编委,期刊《家具与室内装饰》青年编委、期刊《湖南包装》青年编委、期刊《城市建筑》编委,“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初审评委,核心期刊《包装工程》青年编委。


【一】获奖情况:

[1]中国·印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铜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乌镇奥雅之星“互联网+美丽乡村”国际高校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深圳市文体旅游局

[3]瑞昌奥雅之星“地脉重生”江西瑞昌全域旅游工业体验区国际设计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瑞昌市人民政府

[4]第四届中建杯西部5+2环境艺术设计双年展,优秀指导教师奖

[5]绚丽年华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校验成功二等奖

[6]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教研成果二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

[7]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作品作品三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

[8]第十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园冶杯组委会

[9]第十一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园冶杯组委会

[10]第十五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设计专业教学年会优秀作品交流展优秀指导教师奖,

[11]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奖,陕西省教育厅

[12]西安理工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2013-2014),西安理工大学

[13]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先进个人。2018;西安理工大学

[14]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先进个人。2019;西安理工大学

[15]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先进个人。2020;西安理工大学

[16]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先进个人。2021;西安理工大学

[17]微党课比赛三等奖,2020,中共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委员会
[18]微党课比赛三等奖,2021,中共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委员会

[19]2020年创新中国环艺设计比赛,2020,优秀指导教师

[20]2020创新中国空间设计艺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0,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21]2022“长安创想力”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2,西安设计联合会。

[22]陕西省第十二届室内设计大赛,最佳导师奖,2023,陕西省室内装饰协会。

[23]第四届陕西省室内装饰协会青年设计师发展委员会大学生设计“职”通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23,陕西省室内装饰协会。

[24]陕西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指导教师,2023,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二】主持负责的科学研究项目:

[1]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文艺评论),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2025

[2]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4J011):工业遗产文旅空间“临时性利用”设计研究(1/6),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24

[3]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重点)(24LW93):西安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1/5),西安市社会科学院,2024

[4]西安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城市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多义空间设计策略研究,西安理工大学,2024

[5]西安理工大学校基金计划(2022SZ005):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功能转型与更新设计研究(1/7),西安理工大学,2023

[6]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面上项目(2022JM-289):工业遗产文化记忆空间价值重塑及地方认同路径研究(1/10),陕西省科技厅,2022

[7]文化和旅游部部级社科研究项目(22DY38):国家工业遗产文化基因传承及海外传播策略研究(1/10),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2022

[8]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WL239):西安工业文化遗产展示研究(1/7),西安市社科联,2021

[9]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年度一般项目(2021ND0244):工业遗产文化基因传承体系研究(1/5),陕西省社科界联合会,2021

[10]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2020KRM022):陕西工业遗产地域形象研究(1/5),陕西省科技厅,2020

[11]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WL65):西安乡村文化遗产旅游品牌提升研究(1/7),西安市社科联,2020

[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CSH042):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地域认同研究(1/9),全国哲学社科办公室,2019

[1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8YJC760063):工业遗产型创意产业园文化传承及地域认同研究:内涵重塑、业态培育、主题营造(1/9),教育部社科司,2018

[14]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17DH17):西北地区工业遗产型产业园地域文化创意因子植入及景观活化研究(1/9),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2017

[15]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7Z104):工业元素驱动工业遗产型文创产业园创新转型研究——以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为例(1/5),陕西省社科界联合会,2017

[16]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8JK0532):集体记忆重构视角下工业遗产型创意产业园家具设计研究(1/7),陕西省教育厅,2018

[17]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6JK1519):工业遗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同质化问题研究(1/7),陕西省教育厅,2016

[18]西安理工大学校基金计划(2016RWYB004):工业元素驱动工业遗产型文创产业园创新转型研究(1/5),西安理工大学,2016


负责人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成果奖

(1)西安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xjy2412);艺共同治视角下的新专业培养计划指定研究——以艺术与科技专业为例(1/5),2024

(2)西安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qj1705);工学结合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教学改革研究(1/4),2019

(3)西安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校级精品示范课程;景观专项设计studio(1)(1/5),2019

(4)西安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jy2161);学科竞赛导向下的环境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1/5),2021

(5)西安理工大学“四史”专项研究课题(2021SS023);工业文化遗产发展历程、历史经验及设计实践路径研究(1/10),2021

(6)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310/252042252):艺术类课程思政“共情式”教学模式与设计实践研究(1/9),2024

(7)西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社会引导实践育人竞赛驱动:环境设计专业STUDIO课程群人才实践能力培养”(1/10),二等奖,2023

(8)陕西省教学成果奖:“汲养西部立艺立人”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443”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实践(5/5),二等奖,2023

(9)西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艺术学环境设计本科Studio课程建设实践(1/5),二等奖,2021

(10)西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艺术与科技并重、展教与科研并举综合类高校摄影人才培养式构建与实践(6/10),一等奖,2021


【三】发表论文:

[1] 集体记忆视角下的工业设施元素价值利用与设计.(1/3).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24.09

[2] 艺术类课程思政共情式教学模式与设计实践研究——以建筑文化与工业遗产创新设计课程为例.(1/3).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24.07

[3] 城市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1/3).公开:现代园艺,2024.05

[4] 面向红色文化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设计——以大华·1935为例.(1/3).公开:现代园艺艺.2024.05

[5] 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空间形态尺度与业态分布影响关系研究.(1/3).公开:城市建筑2023.09

[6] 学科竞赛导向下的环境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1/2).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23.04

[7] 基于触媒理论的城市集市空间微更新设计研究—以西仓集市为例.(1/3).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23.03

[8] Research om ecological anningp and design of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based on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1/3).SCI: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2023.02

[9] 知识图谱视角下工业景观研究回顾与展望.(1/3).SCD: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2.08

[10] 认知地图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手绘游览图设计研究.(1/5).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22.08

[11] 空间叙事视角下西安事变纪念馆创意系列化设计.(1/5).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22.07

[12] 西安“大华纱厂旧址”保护与再生设计方法研究.(1/3).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22.06

[13] 基于红色文化价值利用的西安事变纪念馆空间改造设计.(1/4).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22.06

[14] 文化记忆视角下纺织工业遗产价值识别与设计应用.(1/4).中文核心: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05

[15] 文化记忆视角下工业遗产价值重塑——以申新纱厂为例.(1/2).中文核心:装饰.2022.04

[16] 基于养老模式下的适居性老年公寓空间设计研究——以东木头市老年公寓为例.(1/4).公开:城市建筑.2022.03

[17] 基于 Scopus 数据库的全球工业遗产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1/2).中文核心:装饰.2021.08

[18] 西安薛家寨汉墓冢遗址保护及建筑景观更新设计研究.(1/5).中文核心:工业建筑.2021.03

[19] 体验经济视角下乡村文化遗产旅游衍生品创意设计及评价.(1/1).中文核心:美术大观.2021.01

[20] 陕西工业遗产地域传承及空间改造设计研究.(1/2).公开:当代经济.2020.09

[21] 宝鸡申新纱厂工业文化价值传承及空间更新.(1/3).公开:山西建筑.2020.08

[22] Research on Industrial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Baoji Shenxin Yarn Factory.(1/3).EI检索:EI:20202908944141.2020.07

[23] 安置型工业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1/4).公开:山西建筑.2020.05

[24]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际工业遗产研究态势解析.(1/2).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24.04

[25] 集体记忆视角下西安纺织城工业社区适老化空间活化及设施更新研究.(1/4).中文核心:工业建筑.2022.02

[26] 乡村旅游地域文化创意元素提取及品牌重塑研究.(1/3).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19.12

[27] 台湾工业遗产型Brown Field关于城市文化再生研究.(1/1).公开:艺术科技.2019.05

[28] 共生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文化传承及创意系列化设计研究.(1/3).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19.04

[29] 中国传统理念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发.(1/3).公开:工业设计.2019.02

[30] 集体记忆重构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型创意产业园家具设计.(1/5).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18.09

[31] 工业社区综合养老模式下的适老化公共空间重构及设施更新.(1/3).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18.08

[32] 基于“红色基因”的陕北杨家沟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主题营造研究.(1/1).中文核心:装饰.2018.02

[33] 工业遗产的价值链重构与景观活化——以西北第一印染厂半坡国际艺术园区改造为例.(1/1).中文核心:中国园林.2017.10

[34] 基于工业文化因子的工业遗产型文创产业园家具设计研究.(1/2).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17.10

[35] Introduction and forecast of creative industry park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culture in China.(1/3).EI检索:EI:20171403536046.2017.05

[36] 基于空间理论的“双面盒子”家具创意设计.(1/2).中文核心:包装工程.2017.04

[37] 公共艺术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建设——以大唐芙蓉园诗魂等雕塑为例.(1/3).公开:包装与设计.2016.05

[38] 基于“主题”驱动的工业遗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对策.(1/3).公开:包装与设计.2016.03

[39] 工业遗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设计维度研究.(1/3).公开:包装与设计.2016.01

[40] 工业遗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探析.(1/3).公开:包装与设计.2015.11

[41] 试评曲江池遗址公园的艺术设计.(1/1).中文核心: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12

[42] 基于城市发展的苏联援建工业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1/3).公开:包装与设计.2019.11

[43] 改造后的废旧工业区标识设计研究——以西安后工业景观标识设计为例.(1/3).公开:建筑与文化.2017.07




【四】教材:

[1]家具设计[M](1/1).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5066528.2024.06




                                                                                                                   

孙勇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高等美术教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当代雕塑语言、环境艺术设计和文传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 十余篇,主编《材料与空间》 高校美术专业教材一部,雕塑作品参加国内国际展览数十次,设计完成数十项大型城市雕塑景观项目,曾为第十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运会设计圣火坛;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展览比赛数十次,获二、三等奖项多次。

研究方向:地方环境艺术设计、环境雕塑与工程应用、地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赵新平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迎宾书画院特聘画家。《新巢》在第十届全国美术展览中获铜奖;《凉山初雪》在全国第五届工笔展中获铜奖;2017年6月课题《美的历程——巴塞罗那公共艺术与城市关系调研》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2017年度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项目结题优秀。出版作品集两部,主持或参与厅局级或省部级课题6项,先后在《美术》、《装饰》等核心期刊上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多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程

                                                                                                         

杜杰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4年获设计学硕士学位,2020年获工业设计方向博士学位,美国著名常青藤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教育部艺术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艺术专项基金两项。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主持横向设计课题多项。并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陕西省教育厅、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包装联合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多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程、民间美术研究

                                                                                               

1FB14

 

周毅晖,男,1978年生,汉族,副教授,西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

2003年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设计学类产品设计方向,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起在西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任教,副教授,工业设计主任。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装饰》、《包装工程》、《科技进步与对策》、《包装设计》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设计作品等十余篇。主持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1项,主要参与2021年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

一、主持科研与论文发表

1、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互联网+慢病管理”陕西模式研究(2021ND0248),2021;

2、MRI设备外观造型设计的产品语意表现,《装饰》,2018(2);

3、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he Completeness of Hands-on Training Design Projects on the Preservation of Tacit Knowledge, ISSN 2211-0984 Mechanisms and Machine Science, EI Accession Number:20194107505036;;

4、《设计教育中隐性知识的传承问题研究,《包装设计》,2019(5);

5、包装设计中的文创语义—以德懋恭点心包装为例,《包装设计》,2019(3);

二、工作业绩与表彰

专业建设业绩:

2020年工业设计专业(080205)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排名第3;

2021年产品设计专业(130504)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排名第2。

课程建设业绩:

2021年陕西省级一流课程《设计实践》,排名第2;

2022年国家级一流课程《设计实践》,排名第2。

教学改革业绩:

2021年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艺工文交叉融合,教产研协同创新”的工科高校艺术类学科建设实践》,排名第3。

所获表彰:

2016年 西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

2018年 西安理工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2019年 西安理工大学本科优秀教案奖

代表性成果简介

一、复杂机械装备与产品工业设计

复杂机械装备中多学科设计知识建模与跨领域知识类推;多学科设计知识交融的复杂机械装备创新设计方法;人-机-环境交互下的复杂机械装备制造工艺优化与评价;适应复杂工况的多功能一体化和复杂机构设计方法。

高温沉积炉设备设计与生产环境规划设计

康复机械手设计

工业型电动智能飞行汽车设计

二、虚拟交互设计

以虚拟现实的软件平台,结合硬件,从基本场景的创建、对象控制等功能的实现,利用交互界面与对象互动的功能实现的行为交互功能实现等技术内容的研究与开发。

卫星设备的虚拟交互展示设计

通过历史文献的调研,真实复现了水运仪象台的外观造型及内部机构的运行,

引导大众探寻宋代的水利机械设计与极简的设计美学



                                                                                



樊荣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进行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文艺研究》、《包装工程》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及作品。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大赛、大学生摄影大赛、方正杯字体设计大赛,获 “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多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程

                                                       

孙茜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孙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University of Sussex(英国萨赛克斯大学)访问学者,视传党支部书记。主持多项省级、厅级课题;参与国家级、教育部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16篇,出版教材1部;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6项;获得省级教学能手奖、省级高等教育成果三等奖,校级先进个人、师德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称号。

联系方式:029-82066427(办)

Email:vacuum27@163.com

研究方向:1)视觉传达与新媒体艺术设计2)水墨与新材料艺术研究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

主持纵向课题:

1.陕西省社科界2024年度社会科学宣传普及资助项目《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新智能视觉设计系列科普活动走入中小学》(2024KP055),已结题;

2.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年度陕西省文化和旅游课题项目《黄河流域传统灯彩基因图谱库构建与品牌形象设计研究》,在研;

3.陕西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陕西传统灯彩的文化艺术传承及数字化保护研究》(2019K038),已结题;

4.西安理工大学2023年度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构建思政与艺术教育同频共振---以〈民间艺术形态及文化内涵〉课程为例》,在研;

5.西安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传统灯彩艺术的创新设计研究》(2019RY013),已结题;

6.西安理工大学2021年度校级思政精品示范课程项目《插画设计》,已结题。

参与纵向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建国60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09EF099),已结题;

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50-60年代内地支边新疆美术教育家口述史整理研究》(17YJA760049),已结题;

3.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丝绸之路沿线(国内)传统造纸工艺历史遗存的口述史整理与活化研究》(2020KRM174),在研;

4.西安市2020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的线下多媒介展陈与线上信息传播研究》(WL27),已结题;

5.西安理工大学2022年度校级科研创新团队项目《丝路起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及创意设计研究》,已结题;

6.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可视化系统研究》(WL241),已结题;

7.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陕西临潼皮影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信息库构建研究》(2023J017),在研等。

主持横向课题:

1.西安市澄昭书阁·博渊书馆导视系统设计及软装设计;

2.新疆环球铂尔曼书院空间及品牌形象设计;

3.陕西智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形象设计;

4.陕西华电宜川100MW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空间美化咨询及设计服务、临渭区3MW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空间美化设计;

5.秦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倍事乐(BESOIL)乐猴IP形象设计;

6.秦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品牌包装设计;

7.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品牌形象设计;

8.瀑布资管品牌形象设计等。

获得荣誉:

1.《汉唐驿站设计》获得世界包豪斯设计大赛卓越奖;

2.《回家》获得第19届陕西省摄影艺术展银奖;

3.《亚博依》入选“保持·记录”西安国际摄影邀请展,作品被崔振宽美术馆收藏;

4.《霍尔果斯会展中心设计》入选首届“丝路精神”设计传承与未来作品展专业组;

5.“丝绸之路”国际美术摄影展中国画作品《清风》获得银奖;“丝绸之路”国际美术摄影展中摄影作品《牧羊人家》获得铜奖;

6.全国第四、五、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国家级、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多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包装设计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华灿奖、金犊奖、NCDA、中国好创意、丝绸之路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郭华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美国North Illinois University大学访问学者,美国North Illinois University大学优秀指导教师,德国Berli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大学优秀指导教师,西安外国语大学出国留学培训部企培项目导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持横向设计课题多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多次获得科研先进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授,大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多媒体设计,视觉信息设计与工程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

                                                                                                         

王晶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设计学硕士,包装设计研究方向。从教20年,长期致力于包装材料与结构、包装系统设计、交互设计、广告与新媒体设计研究方向,是视觉传达系包装专业方向的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强,授课风格独特。先后主持并承担多项纵、横向科学研究工作,出版多部包装学科的个人专著如:《包装艺术设计》,及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等多部;在SCIEI、CSSCI等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多幅艺术与设计作品发于CSSCI《美术》等国家核心期刊上。获“本科教学优秀奖”荣誉称号。高频指导学生参加国家与省部级设计大赛,获特等、金、银奖一百多项。

研究方向:包装材料与结构、包装工程、交互设计、广告与新媒体设计

                                                

         

刘玉柱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为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副教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16年出版个人画册《刘玉柱油画作品集》(四川美术出版社)。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展览并获奖,论文与作品曾多次发表于《文艺研究》、《中国美术教育》、《美术大观》、《包装与设计》等专业杂志。指导大学生在“大广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和“学院奖”等比赛中多次获奖。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多媒体设计,视觉信息设计与工程应用,油画材料技法和坦培拉绘画研究

D8E4


陈鹏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为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指委陕西专家小组成员、陕西动漫行业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主持《“长安画派”水墨动画艺术表现研究》、《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信息可视化设计体系研究》等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陕西省教育厅基金纵向课题多项,主持横向课题多项,累计经费 30余万。在国内外会议、期刊公开发表论文 30 余篇。承担影像艺术与信息设计、数媒艺术、交互艺术等相关培养任务。

研究方向:影像艺术与信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应用

1FF4C


董海斌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理事、陕西省动漫游戏行业协会行业顾问、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全国高等院校数字创意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教育部、省社科省部、厅局级项目4项,参与军委科技委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荣获西安理工大学优秀教师,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要进行数字媒体、影像艺术、动画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

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虚拟现实与交互设计、纪录片创作等。

149F0


苍慜楠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担任动画、影像交互及数字模拟方向课程教学。开展以唐长安城遗址群落为主线的建筑遗迹、文物数字化保护等相关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多项省、部、厅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唐兴庆宫花萼相辉楼的数字模拟及推理复原》、《Restoration in the Form of Digital Simulation of Sites Located Southwest of Xingqing Palace》、《基于三维虚拟的破损古迹修复仿真研究》等研究论文20余篇。

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文化遗产数字保护、虚拟现实交互